叮咚音频三周年店庆正式开始,店面展机二手价全清

不从众的少数派:深度评测 Sunset Sound Tutti 话放,在经典与个性间选择声音本真

音质与便携性的完美平衡:PreSonus Eris 3.5 英寸书架式监听音箱评测

掌控移动音乐制作:M-VAVE 移动创作新生态之 SMC 系列控制器篇

移动创作新生态:M-VAVE 蓝牙口袋工作站 SMK 系列 MIDI 键盘 + 合成器评测


Moog 单音合成器编年史:只知道 Minimoog 还不够,Moog 最野的型号全在这里

Gary符号君 发布于 昨天 ·

分享到微信

1 评论

最近在跟人聊合成器,发现一个特有意思的现象。但凡你问Moog最经典的单音合成器是啥?十个人里有九个半会脱口而出:那必须是Minimoog啊!

但是!

如果Moog的历史书里,翻来覆去就只有Minimoog这一页,那也太无聊了吧?这就好比一说起跑车就只有法拉利,一说起手机就只有iPhone,多没劲啊!

我寻思着Moog这家公司折腾了这么多年,总不能就靠着一个型号吃老本吧?在Minimoog那光环背后,肯定藏着一堆稀奇古怪、甚至有点精神不正常的狠货!

所以,今天带大家扒一扒Moog家族里,那些被Minimoog光芒掩盖的其他产品。



一代天骄Minimoog:绕不开的老大哥 

在咱开始寻宝之前,规矩还是要懂。必须得先给老大哥Minimoog上柱香。毕竟,后面所有型号的是非功过,都得拿它当尺子来量。

1971年,Minimoog Model D横空出世,直接给当时的音乐圈来了一记降维打击。在它之前,合成器都是些啥玩意儿?一屋子盘根错节的线,跟电信机房似的,科学家能玩明白,普通乐手瞅一眼都头大。

Minimoog干了件最革命的事儿:把那一大坨复杂的电路,塞进一个能提着走的木头箱子里,还不用你自个儿接线! 这在当时,相当于是把大型计算机做成笔记本电脑一样不可思议。


Model D

它的声音?就一个字:肥! 那温暖又结实的模拟味儿,做起Lead和Bass来,简直就是一拳一个小朋友。Sun Ra、Pink Floyd到Herbie Hancock、Kraftwerk,一长串闪瞎眼的名字,都拜倒在它的旋钮之下。


Model A

这玩意的诞生过程也挺有意思,一开始工程师Bill Hemsath搞了个原型机叫Min A,后来Jim Scott加入,搞出了Minimoog Model B,这哥们儿最关键的贡献是啥?愣是把这台琴塞进了一个手提箱里! 传奇爵士音乐家Sun Ra拿到手之后,立马就带着它去巡演了,相当于给Moog当了回野生测试员。


Model B


Model C


最野的跨界联名:Moog和Taco Bell的奇妙情缘

你以为Moog就一定高冷了?那你可就错了。

为了把Minimoog卖出去,他们当年可是啥招都想了。这里就得提一个叫David Van Koevering的销售奇才,这哥们儿脑回路清奇,直接在佛罗里达搞了个叫电子乐之岛(The Island of Electronicus)的音乐节。

 

你猜赞助商是谁?你敢信?合成器界的祖师爷,竟然跟墨西哥卷饼品牌塔可钟(Taco Bell)搞到了一起!

 

塔可钟的老板Glen Bell也是个神人,他觉得这事儿太屌了,不仅出地,还支持Van Koevering开着车去各个学校表演Minimoog,条件是……顺便发点塔可钟的优惠券。甚至,Van Koevering还能在塔可钟店门口支个摊儿,一边弹琴一边给卷饼店招揽生意。

 


这画面,想想都觉得魔幻。一边是迷幻的电子乐,一边是香喷喷的墨西哥卷饼,这简直是音乐史上最早、也最接地气的破圈营销了!


雷达工程师造的产品——Sonic Six

好了好了,Minimoog吹的咱先到这儿。就在Minimoog已经君临天下的时候,Moog家族内部,第一个异类悄悄诞生了。

时间来到1972年,Moog家第一个画风突变的产品——Sonic Six,就这么登场了。


这玩意儿的出身就透着一股邪性。它本来是另一家叫muSonics公司的产品,后来Moog把这家公司给收了,这琴也就顺理成章地挂上了Moog的标。更绝的是,它的设计师叫Bill Waytena,这哥们儿之前是干嘛的?——破解汽车反雷达技术的工程师!

?????

一个搞雷达的工程师设计的合成器,能是啥正经路子吗?

果然,Sonic Six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不服管的气质。跟Minimoog那种一切为音乐服务的直男思路不同,Sonic Six主打一个灵活和实验。


它有三种发声模式,最特别的是duophonic,也就是能同时发两个声,这在当时的单音合成器里可是个稀罕玩意儿。而且它自带喇叭,整个琴就像个手提箱,提上就能走,整个一教学一体机的范儿。它的内部信号路径也搞得特别复杂,能让你调出很多Minimoog想都不敢想的古怪声音。

虽然名气没那么大,但绝对是Moog家族里一个不可忽视的其他产品。



懒人福音还是功能阉割?——预设党的最爱Satellite和Minitmoog

玩完了怪胎Sonic Six,Moog寻思,不能光伺候那些爱拧旋钮的用户啊,舞台上那些想省事儿的键盘手也得照顾到不是?

于是,在1973年,Moog Satellite 闪亮登场。

这琴的设计思路,就是Minimoog的反面。它几乎没啥给你调的,主打一个预设。面板上给你准备好了12种声音,什么铜管、簧管、铃声,还有个特神的月球(Lunar)音色。你想要啥声?别拧了,直接按键切换就完事儿了!

虽然在合成器老玩家眼里,这玩意儿可能有点没技术含量,但对于当时的舞台乐手来说,能在不同歌曲之间快速切换音色,绝对方便得不行了。


紧接着,1975年,Moog又推出了它的升级版——Minitmoog。

这哥们儿在Satellite的基础上,又加了钢琴、吉他,还有两个叫Taurus和Aries的新音色。但这些都不是重点。

Minitmoog最牛的是啥?它带触后(aftertouch)!


这个功能,极大地增强了键盘的演奏表现力,让乐手能用指尖的力度玩出更多的花样。

从Satellite到Minitmoog,你能看出来,Moog已经开始琢磨怎么让合成器变得更亲民、更乐器化了。虽然牺牲了大量的可调性,但却打开了另一扇通往大众市场的大门。


小身材,大野心——Micromoog 和 Multimoog

就在Moog用预设琴讨好舞台演出市场的同时,另一拨人的需求也越来越响亮:Minimoog太牛了,可也太贵了啊!我预算不够,也想玩Moog怎么办?

Moog听见了。于是在1975年,Micromoog 来了。

听名字就知道,这是个小家伙。官方说法是Minimoog的平替。但你要真以为它是个丐版,那可就小瞧它了。这小玩意儿虽然便宜,但给的东西可一点都不含糊。

它用的,是原汁原味的Minimoog滤波器!


懂行的朋友看到这儿估计已经坐不住了。代表你可以花更少的钱,能得到那个最核心、最经典的Moog声音!不仅如此,它还能处理外部音频,甚至还给你塞了个带式控制器(Ribbon Controller)!这在当时可是个时髦又骚气的玩意儿,手指在上面一滑,音高就能丝滑地飞起,舞台效果直接拉满。

可以说Micromoog就是Moog当年最大的诚意,它告诉全世界:想体验纯正的Moog味,不一定非要卖肾。 像Kraftwerk、Herbie Hancock这些大神,都把它收进了囊中。


当然,有弟弟就得有哥哥。Moog紧接着就推出了Micromoog的大哥大版本——Multimoog。

这哥们儿就更狠了,在Micromoog的基础上,又给你加了一个振荡器(VCO),键盘也从32键升级到了更带劲的44键,连触后功能也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。基本上就是把Micromoog这台小钢炮,彻彻底底武装成了一台重型坦克。



电音界的神童和舞台上的放荡不羁 

时间快进到1979年,Moog推出了一款名字就霸气外露的合成器——Prodigy(神童)。

这台琴,可以说是70年代末Moog技术的集大成者。它有着无与伦比的Bass音色,两个包络发生器,面板设计堪称完美,路由能力也超强。它彻底告别了之前那些预设琴的简单粗暴,向着一台更专业、更强大的舞台合成器大步迈进。


Prodigy在电子乐和Techno界的地位,那绝对榜上有名。像Depeche Mode、Fatboy Slim这些名字,都和它紧紧绑在一起。最绝的是,连名字就叫The Prodigy的传奇乐队,用的就是Moog Prodigy! 这简直是宿命般的天作之合,你不服不行。


不过Moog的工程师们觉得,光让键盘手站在原地耍帅还不够。他们寻思着:键盘手凭啥不能像吉他手一样,跑到舞台最前面跟观众互动?


于是,在1980年,合成器历史上最骚包的发明之一诞生了。Prodigy被赋予了一个全新的、可以背在身上的身体——Moog Liberation(解放)。

没错,Moog的第一台Keytar(肩背式键盘)来了!

这玩意儿就是为舞台而生的终极武器。它把Prodigy的核心装进了一个吉他一样的外壳里,琴颈上还给你设计了一堆控制推子和按钮,让你能单手就完成各种骚操作。从这一刻起,键盘手终于被解放了,他们也可以冲到台前,享受聚光灯和乐迷的尖叫了!



当模拟巨头开始拥抱数字——科幻片走出的The Source

80年代来了,整个世界都开始被计算机和数字技术席卷。一直以纯模拟为傲的Moog,也开始坐不住了。

1981年,Moog扔出了一颗重磅炸弹,一台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合成器——The Source。


这台琴,从里到外都透着一股未来感。你再也看不到Moog那标志性的一排排旋钮了,取而代之的是光滑的薄膜面板和一个大得离谱的、能控制几乎所有功能的巨型数据轮!

更颠覆的是,这是第一台内置了微处理器(Zilog Z80芯片)的Moog合成器! 模拟合成器的老祖宗,竟然开始玩儿数字控制了!这在当年,绝对的离经叛道,是对knob-per-function(一钮一功能)传统的公然挑战。


它的说明书开头写得也特别有意思:别怕什么电脑控制的乐器,你应该拥抱它带来的便利!


The Source不仅外观像科幻电影里的道具,功能也极其超前。它有音序器、琶音器,还能储存16个你自己调好的音色!这是Moog第一次允许用户保存自己的声音!

我个人觉得,这玩意太厉害了。它代表了Moog敢于自我革命的勇气。那些习惯了一手一个旋钮、享受那种驾驶飞机般操控感的老玩家,要对着一个大轮子和一堆薄膜按键,估计得当场骂娘。



最后的辉煌与漫长的沉寂 

就在The Source探索未来的同时,Moog也没忘了自己的基本盘。同在1981年,他们推出了可能是最朴素的一款合成器——Rogue。

你可以把它看作是Prodigy的终极青春版。Moog的工程师们大刀阔斧,把所有花里胡哨的功能全砍掉,就留下最核心、最精华的声音部分。 两个振荡器,一个滤波器,一个VCA,没了。简单、直接、粗暴,但它发出的依然是那个让人无法抗拒的Moog声音。而且,它的价格也是史无前例地低。

 

Rogue,成了Moog在20世纪最后的绝唱。

然后……然后就没有然后了。

80年代的合成器市场,被雅马哈DX7这样的数字合成器彻底统治。固执的、昂贵的模拟合成器节节败退。1987年,那个曾经伟大的名字,Moog Music,宣告破产。

一个时代,就这么落幕了。


但故事还没完!那个男人,那个亲手创造了这一切的传奇——Dr. Robert Moog,他没有放弃。 经过多年的努力,在2002年,他终于拿回了Moog的商标。


王者归来,必须得有镇得住场子的东西。于是,新世纪的Minimoog——Minimoog Voyager 诞生了。

开始了彻头彻尾的现代化升级。三个振荡器、128个预设存储、XYZ触摸板、MIDI控制……它保留了Minimoog的灵魂,又赋予了它新时代的力量。Voyager的巨大成功,正式宣告了Moog的强势回归。



新世纪的Moog:小玩意儿里的大乾坤

进入21世纪,合成器市场又变天了。大家不再追求巨无霸,反而开始玩起了小而美。Moog也顺应潮流,开启了下饺子模式。

Phatty家族(Little Phatty, Sub Phatty, Subsequent系列): 这些琴成了Moog新时代的中流砥柱。它们价格更亲民,体积更小巧,但声音依然肥得流油。代价是啥?你得开始钻菜单了。但为了那纯正的Moog味儿,值了!

 

 


桌面模块(Minitaur, Sirin): Moog也开始照顾那些桌面制作人了。Minitaur就是个纯粹的Bass怪兽,小小的盒子里蕴藏着能掀翻屋顶的低频。而Sirin则是个限量版,更是让收藏家们抢破了头。

 

回归本源的半模块(Grandmother, Mother-32, Mavis): 就在大家以为Moog要一路数字化下去的时候,它又一个回马枪,杀回了半模块领域。这简直就是返祖现象!


Grandmother用它五彩斑斓的面板和复古的电路设计,带你梦回70年代;Mother-32则让你在Eurorack的世界里也能拥有纯正的Moog血统;而Mavis,甚至丧心病狂到让你自己动手组装! 这简直是在说:别光会用,你得懂我!

 



写在最后 

Moog的单音合成器历史,哪儿是只有Minimoog那么简单?这分明就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创业史啊!

这些被Minimoog光芒掩盖的型号,恰恰展现了Moog最真实的一面:一个不断在探索、在试错、在迎合市场、又在挑战市场的矛盾综合体。

下次再有人跟你说Moog只有Minimoog,你就可以把这篇文章甩他脸上,然后云淡风轻地问一句:你知道Moog跟Taco Bell的故事吗?你玩过雷达工程师做的琴吗?

绝对的,你在他眼里的形象,会瞬间高大起来。

因为真正好玩的东西,往往就藏在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里。


参考来源:

https://www.perfectcircuit.com/signal/moog-monosynth-history

 

文章出处 https://www.cnkeyboard.com/bbs/forum.php

转载新闻请注明出自 Midifan.com

共有 1 条评论